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粮食作物

中国水利网站-新闻-基层水利-陕西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6-7-26 20:02:03 人气: 标签:农作物雕塑
导读:渡槽边的收割赵波摄□本报通讯员赵增社刘建锋从秦汉隋唐的千年辉煌到宋元明清的抱残守缺,古代陕西水利兴衰明显。清末,陕西省渠堰灌溉面积仅54万亩,相当于宝鸡…

  渡槽边的收割赵波摄

  □本报通讯员赵增社刘建锋

  从秦汉隋唐的千年辉煌到宋元明清的抱残守缺,古代陕西水利兴衰明显。清末,陕西省渠堰灌溉面积仅54万亩,相当于宝鸡峡目前灌溉面积的1/6。关中礼泉等地,当初别说浇地,吃上干净水也是奢望,平原掘百米之井,山地靠地窖收雨。如今,依靠宝鸡峡工程,它成了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

  泾渭两水绕夹裹旱腰带

  自古泾水、渭水一南一北,泾渭分明,润泽桑梓。渭河河谷以北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人称渭北旱原,占陕西省面积的19.7%。土层厚,光照足,是多种农作物的适宜生长地,被视为陕西潜在粮仓。但因严重缺水,亩产仅为153公斤。据志载,1929年,陕西泾渭汉褒诸水断流,老树枯萎,井泉枯竭。全省92个县,发生旱灾达91个;940余万人,饿死250万,逃亡40万。

  随着宝鸡峡的建成通水,礼泉、乾县等高原人民感受到了水兴农稳,开灌几年后,家家有余粮。到上世纪80年代,不再为填饱肚子发愁的人们开始大面积栽植苹果、梨等果树,人民的钱袋、粮袋开始鼓了起来,潜在粮仓开始发挥显著社会效益。

  站在宝鸡峡塬上工程通水45年历史关口,宝鸡峡人坚持“关中留水”区域方略,竭力服务群众。灌区百姓吃水不忘打井人,感恩缔造绿色命脉的水利先贤,追溯稳固关中粮仓的无名英雄。

  殊功河渠志拳拳工匠心

  宝鸡峡工程从1958年开始建设,1971年建成。13年建设留下许多珍贵的印迹,也有领导赞誉:宝鸡峡是高原水利化的尖兵,发挥匠心的战场,一座科学研究的大花园。

  1962年,宝鸡峡工程缓建。物资紧缺和财政困难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施工中许多难题无法解决,被迫技术补课。技术攻关创新和优化设计为后来的复工奠定了基础。复工中,一批先贤为工程建成立下不朽功勋。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比肩天高。自制炸药、箍槽吊装、坝顶凿渠,这座用无名英雄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世纪丰碑,历久弥新。实施中,受益区群众和干部,在冰冷的泥浆间合奏出人定胜天的壮丽华章。水流过渠库结合的坝顶,丰水存蓄,干旱补给,克服了流程长、损失大等不足,增强了即时灌溉、余量存贮等功能。宝鸡峡不仅是30万建设大军改造自然的一次壮举,更是积累建设经验的一部典藏。

  较后期修建在太行山腰的红旗渠,宝鸡峡98公里渠道同样架设在塬边。总干渠长度是红旗渠的3倍,灌溉面积是其6倍。

  潮平岸更阔水润绿如蓝

  过鸿沟,一些老年人还记得,当第一股渭河水流至扶风水倒虹时,一名国外专家一直站在崖头眺望。排山倒海的水流顺着巨型倒虹管道出流时,他才一下子坐在地上。

  通天堑,在龙岩寺,滑坡体密布,一座渡槽巍然矗立。运行多年来,渡槽见证着两岸逐渐染上绿意,更是将下游的“吼秦腔,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历史印记渲染为现在的关中道果品之乡,旅游览胜好去处。

  有人说,一渠水,浇了几料庄稼而已。45年后,再感受灌区的变迁,灌区发挥了补充地下水、防治沙尘、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效益。泔河水库已经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休闲去处,与泔河二库,形成镶嵌在九嵕山下的“蓝眼睛”;扶风、乾县、泾阳等“旱腰带”变成了“白菜心”。同时,宝鸡峡水库对关中防洪发挥了重要蓄滞错峰作用,认真落实省水利厅关于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要求,让支撑生态文明的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保障着灌区水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2016年7月13日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