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饲料绿肥

温州唯一欧盟有机茶认证 构建生态安全技术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8-10 19:39:33 人气: 标签:饲料及绿肥作物
导读:茶场使用灭虫灯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涉及面大,治理时间长、难度大。2011年,为温州提供饮用水资源的珊溪水库爆发大面积蓝藻,其主因就是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经过…

  茶场使用灭虫灯

  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涉及面大,治理时间长、难度大。2011年,为温州提供饮用水资源的珊溪水库爆发大面积蓝藻,其主因就是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经过近2年的综合治理,珊溪水库以农田生态建设“保供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11年,建成仅10年的珊溪水库出现了较大面积蓝藻爆发现象。这个为温州700万城乡人口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水库,建成初期的水体可是能与直饮矿泉水媲美的I类水质。

  据调查,受到高强度人为污染的库区水体中,来自农业面污染源主要是畜禽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此外,由于坡地开发利用,造成山林局部植被,水土流失也是影响库区水质的重要因素。

  作为前期措施缺失的补救,温州市当即出台了《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生猪禁养、限养,同时要求库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形成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与温州市、泰顺县农业局合作,帮助当地研发与集成引进水土保持、精准施肥、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病虫草害生态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构建多个综合示范,多措并举,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源。经过近2年的科学治理,以农田生态建设“保供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筱村高山茶更绿

  一直以来,有着800多年种植历史的泰顺茶以朴实典雅著称,而筱村茶则在继承泰顺茶优良品质的同时,增添了更多的“绿色”元素。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筱村镇的葛垟茶场,海拔750米的茶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垄一垄的绿茶树,一株一株的茶嫩芽儿透着,这里是温州市唯一通过欧盟、美国有机茶认证的生产。与其他茶场相比,这里的茶树茎秆更粗壮,叶子油光发亮,更加厚实。其中的秘密就在于,这里的茶树施的可不是一般的肥。

  茶叶示范技术负责人、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吴长兴向我们介绍,茶场使用的肥料是根据茶场茶叶养分吸收特性及需肥规律特别配方的茶叶专用有机肥、生态有机液肥,配套有机肥改土、营养调控技术等多种栽培技术,可有效提升茶叶的品质。此外,在茶树间套种具有固氮能力的优质绿肥品种“白三叶”,既可覆盖保湿,防止水土流失,杂草入侵,又可以作为高效绿肥使用,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减少肥料使用量。“白三叶”种植一次可自然利用3~5年,管理上非常简便。

  茶山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的太阳能灭虫灯,每10亩地一个杀虫灯的规律性摆放,是农业专家引进的物理防治措施之一。建立以信息素器、杀虫灯以及高效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为主体的生态安全综合防治体系,有针对性地诱杀白僵菌和天敌等,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此外,茶场还建有病虫害发生测报点,实现了检测数据的实时,为研究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相对完整的中长期测报体系提供数据基础,为茶叶质量安全构建了一道生态保障网。

  “在绿色施肥、绿色防控等管理技术的保驾护航下,筱村有机茶的名气越来越响,现已销往欧盟、美国、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2400多万元。”泰顺县筱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振我说,“茶场‘不施化肥,不喷除草剂,不打农药’的管理原则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更是对水源地的一种真诚爱护和积极。”

  水稻田里有

  在筱村镇的新东阳社区,建有13000亩的省级整建制专业化统防示范区。该示范区以泰顺县永丰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统一施药,统一防治,服务区内5000多户农户的水稻种植。

  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期。这里的水稻较之其他,长势青秀,分蘖能力强,肥力充足。这都是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的功劳。

  测土配方施肥是对每一单元的农田进行采样,测定基本农化性状,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数量、施肥时期和方法。而精准施肥则是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使用GIS平台构建信息系统,与推荐施肥决策系统相结合,指导全生育期施肥,从而减少化肥的盲目,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施肥不合理引起的面源污染。

  稻区示范技术负责人、省农科院研究员伟说:“合作社把农户手中的田块集中起来,规模化管理;我们指导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病虫害防治及施肥操作规程,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据初步测算,通过“测土到田、供应到点、技术到户”等措施,可减少化肥使用量约20%,减少农药使用量40%,而施肥施药次数也随之减少了,省工省时,受到了农户的欢迎。

  此外,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该镇还建立了数个“水稻-食用菌”、“水稻-蔬菜”、“水稻-绿肥”等高效生态轮作模式示范。如“水稻-黑木耳”模式是利用冬闲田,以农林废弃物作为袋装黑木耳种植主要原料,而黑木耳种植废料经过处理,又可作为西兰花、水果、茶叶及水稻的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而在水稻收割后,或秋播绿肥,或免耕种植马铃薯或蔬菜,利用秸秆覆盖还田,可基本实现秸秆不焚烧,提高秸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水旱轮作还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这种粮经结合、农作物秸秆种植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集成了不同轮作模式下的肥药双控、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优化稻区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了农产品品质改善、地力培肥、生态改良,以及节支增收之功效。

  杨梅种植重节水

  在泰顺县粒粒红杨梅专业合作社,我们品尝到了杨梅制成的蜜饯,粒大肉厚,酸甜可口,可以想象当初新鲜时,东魁杨梅压弯枝头的模样。

  循山而上,杨梅早已采收完毕,搭建在杨梅树外围或竹或铁的架子露了出来。吴振我说,这是杨梅的罗幔隔离棚。在杨梅成长期间,尤其是成熟期会出现大量果蝇危害,会直接影响杨梅口感,若采用传统药物防治,对果实食用安全性有很大影响。而罗幔隔离,就像给杨梅披上一层薄纱,可以有效阻隔果蝇危害,远离农药污染,还能减少大风、连续阴雨、高温等不良气候对杨梅果实的影响,杨梅果实品相自然也就好了。

  可喜的是,今年合作社的特级东魁杨梅一颗可重达40克,32颗盒装的售价约210元,平均每颗卖到了7元,杨梅树真正成了“摇钱树”。

  为了好这一棵棵的“摇钱树”,省农科院的专家可是动了一番脑筋。在杨梅园土壤肥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杨梅的树龄及营养特点,提出规范化的地力提升与施肥技术方案。其中设计安装的水肥一体化微滴灌管道,利用自然畜积的水源,节能又节水。

  水肥一体化滴喷灌技术,就是将肥料配兑成肥液,通过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压力灌溉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建设,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或叶面,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水分和养分需求。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改变了传统杨梅栽培模式,对全面提升水肥利用率,节水减肥,减少面源污染,提升杨梅产量与品质,实现“省工省力、清洁田园、节约安全”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专家的指导下,杨梅树间及缓坡上还种上了黑麦草等适应性强、耐阴、耐、耗水量少的绿肥。在果园内的对比实验中,与未种植绿肥区域相比,种植绿肥区域降雨后径流产生量可减少40%,土壤流失量减少60%。我们看到,未种植绿肥的地区土壤明显裸露,雨后有冲刷痕迹;而种植绿肥的地区,虽然黑麦草已经枯萎,但其根深扎入土,固土锁水,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此外,黑麦草还可用于控制杂草生长,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改园微域生态。

  据珊溪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项目总负责人、省农科院研究员符建荣介绍,围绕着珊溪水库库区,省农科院与泰顺县农业局合作,在泰顺县筱村镇的积极配合下,选择有代表性的主栽作物,共建有4个示范。除了我们走访的茶叶生态安全种植模式、稻区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杨梅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示范以外,还建有新垦油茶林生态培育创新模式示范,集成示范幼年油茶林耐旱绿肥覆盖种植技术、饲料作物套种技术、鸽子粪便无害化处理与有机肥还林技术等,形成“覆盖绿肥保水培肥-林下饲料作物喂鸽-鸽粪有机肥培育油茶林”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牧生产生态小循环。

  这4个,作为库区畜牧业撒离后生态效益农业的主推模式,遵循饮用水源地与发展效益农业相协调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而其中的示范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相互交融,如旱地覆盖、化肥减量和生态培肥技术,主栽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就地循环利用技术,作为库区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对策,是各个建设的重点示范内容。

  “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涉及面大,治理时间长、难度大。肩上的担子很重。”符建荣感慨道,“老百姓都知道,好水库水,就是好自家喝的水。地方各级也很支持,我们一定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技术,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用农业科技的力量,洁净‘大水缸’。”(邵敏 褚田芬)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